維生素K1注射液為何不能進行靜脈注射?
點擊次數:297 發布時間:2021-12-13
維生素K1注射液可能引起嚴重藥品不良反應,如過敏性休克,甚至死亡。給藥期間應對患者密切觀察,一旦出現過敏癥狀,應立即停藥并進行對癥治療。
關于維生素K1注射液的給藥途徑,臨床目前以肌內注射和靜脈滴注為主,有的醫生甚至會采用靜脈推注的方式給藥。然而《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》特別警示:維生素K1注射液肌內注射和靜脈注射時能導致包括死亡在內的嚴重不良反應,只有在無法皮下給藥且必須時才能使用。
在2011年CFDA公布的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顯示,維生素K1注射液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病例中,95.3%的用藥途徑都是靜脈給藥。
不僅如此,維生素注射液的說明書也明確指出,維生素K1注射液一般應采用肌內和皮下注射的給藥途徑,特殊情況下才使用靜脈注射,且靜脈注射時宜緩慢,給藥途徑不應超過1mg/分。
至于維生素K1注射液為什么不能采用靜脈給藥,可能與這三方面有關:
1、維生素不溶于水,屬于脂溶性物質,注射液屬于乳劑,將其加入水溶液中,會導致其被破壞。因劑型遭到破壞,維生素K1也不穩定;
2、維生素分子不穩定,見光容易分解,而靜脈滴注所需時間比較長,放置時間稍微一長就會引起注射液顏色加深、變質或療效降低,甚至產生不良反應;
3、注射液中含有表面活性劑吐溫-80,它的毒性比較大,也會引起不良反應。
所以,對于維生素K1注射液的給藥途徑,我們可以選擇皮下給藥和肌內注射,而只有在特殊和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才選擇靜脈給藥,并且靜脈注射時給藥速度不得超過1mg/分。此外,像靜脈推注這種給藥方式,給藥的速度明顯會超過1mg/分,是萬萬不可的。